关灯
护眼
字体:

绪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和人群,老年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在病房,而且也应包括社区和全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护理和社会护理更有其重要性,因为不但本人受益,还可大大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3.整体护理 老年人的健康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老年病具有临床表现不典型、多种疾病并存、病程长、病情重、易发生并发症等特点,所以护理人员必须树立整体护理的理念,研究多种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护理。一方面要求护理人员对病人全面负责,在护理工作中注重病人身心健康的统一,解决病人的整体健康问题;另一方面要求护理业务、护理管理、护理制度、护理科研和护理教育各个环节的整体配合,共同保证老年护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4.个体化护理 衰老是全身性的、多方面的、复杂的退化过程,影响衰老和健康的因素错综复杂,老化程度因人而异,老年个体的健康状况差别很大。因此,护理人员既要遵循一般性护理原则,又要注意因人施护,执行个体化护理的原则。

    5.早期防护 老年慢性病一般多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而且发病演变时间长,如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一般均起病于中青年时期。因此,一级预防应该及早进行,老年护理的实施应从中青年时期开始入手,进入老年期更加关注。要了解老年人常见病的病因、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老年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于慢性病病人、残疾老年人,根据情况实施康复医疗和护理的开始时间也越早越好。

    6.持之以恒 随着衰老,加之老年疾病病程长,合并症、并发症及后遗症多,多数老年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有的甚至出现严重的生理功能障碍,对护理工作有较大的依赖性,老年人需要连续性照顾,如医院外的预防性照顾、精神护理、家庭护理等。因此,开展长期护理(longterm-care)是必要的。对各年龄段健康老年人、患病老年人均应做好细致、耐心、持之以恒的护理,减轻老年人因疾病和残疾所遭受的痛苦。缩短临终依赖期,对生命的最后阶段提供系统的护理和社会支持。

    五、老年护理的道德准则与执业标准

    (一)老年护理的道德准则

    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社会的特殊性,使他们处于弱势群体。因此,老年护理是一种更具社会意义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工作,对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奉献、尊重、关怀、真诚、平等是老年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

    1.奉献精神 老化使老年人感知觉功能下降,依赖性增强;老年人常患多种慢性疾病,病程冗长,使护理工作变得更为繁重;且老年人已形成的人格类型难以改变,人生观、价值观也可能与现代护理人员的自身观念不同。这一切使老年护理工作更为艰辛,所以奉献精神是从事老年护理工作者首先必须具备的素质。

    2.尊老敬老 尊重是每个人的需要,老年人更加如此。不论在何种情况下,护理人员都必须关心、尊重、理解老年人,努力为老年人提供最佳护理服务。老年人一生操劳,对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敬爱,医护人员必须为他们争取各种权利。

    3.热忱服务,一视同仁 热忱服务是护理人员必须的工作态度,也是尊老爱老的具体表现。在护理工作中要始终贯穿诚心、爱心、细心、耐心的原则,尽量满足需求,保证老年人的安全和舒适。对老年人应一视同仁,无论职位高低、病情轻重、贫富贵贱、远近亲疏、自我护理能力强弱,都要以诚相待,尊重人格,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并提供个性化护理,始终给老年人留下亲切温和、热情、可信的感觉。

    4.高度负责,技术求精 老年人许多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加之病情发展迅速,病人反应迟缓,很容易延误病情。这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科护理知识水平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更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在护理中要做到仔细、审慎、周密,才能及时准确发现、判断病情变化,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尤其在独自进行护理时,要认真恪守“慎独”精神。

    (二)老年护理执业标准

    老年护理人员必须通过学校教育、在职教育、继续教育和岗前培训等增加老年护理的知识和技能。我国尚无老年护理执业标准,目前主要参照美国的老年护理执业标准,该标准是1967年由美国护理协会提出,1987年修改而成。本标准是根据护理程序制定的,强调增强老年人的独立性及维持其最高程度的健康状态。

    六、老年护理的发展

    老年护理的发展起步较晚,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以下4个时期:1理论前期(1900~1955年),这一时期没有任何理论作为指导护理业务活动的基础;2理论基础初期(1955~1965年),随着护理专业的理论和科学研究的发展,老年护理的理论也开始建立、发展,出版了第一本老年护理教材;3推行老年人医疗保险福利制度后期(1965~1981年),这一时期老年护理的专业活动与社会活动相结合;4全面发展和完善的时期(1985年至今),老年护理学全面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老年护理学理论,用以指导护理实践。

    (一)国外老年护理发展

    老年护理作为一门学科,最早出现于美国。1900年,老年护理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需要被确定下来,1961年,美国护理协会设立老年护理专业小组。1966年,成立了“老年病护理分会”,确立了老年护理专科委员会,老年护理真正成为护理学中一个独立的分支,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老年护理专业。1975年开始颁发老年护理专科证书,同年创办《老年护理杂志》,“老年病护理分会”更名为“老年护理分会”,服务范围由老年病人扩大至老年人群。1976年,美国护理协会提出发展老年护理学,从护理的角度与范畴执行业务活动,关注老年人对现存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美国老年护理的发展,对世界各国老年护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许多国家,老年护理内容是大学本科护理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有老年护理专业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项目。美国护理协会每年为成千上万名护理人员颁发老年护理专科证书。

    (二)各国老年护理模式的发展

    1.日本 近30年来,日本对高龄化社会进行探索,建立医疗、保健、福利、介护、教育等一系列福利措施,提供“医院—社区护理机构—家庭护理机构”的一条龙服务,建立“疾病护理—预防保健—生活照顾”为一体的网络系统,其家庭护理制度非常完善。

    2.澳大利亚 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主要以区域为基础,设置区域医院—老年护理机构—老年护理服务网络。医院与社区紧密结合,医师、护理人员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共同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3.美国 老年护理模式有社区诊所、附属医院、附属于某机构的社区护理中心等。老年人医疗保健工作主要以社区医疗服务为主,许多社区服务中心拥有大量的义务健康教育者,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健及生活服务。

    (三)我国老年护理的发展

    据记载,我国老年医疗、强身、养生活动已有00多年历史,但作为现代科学的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老年护理长期以来被划入成人护理范围,发展较慢。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对老年工作十分重视,卫生部、民政部、国家科委以及各级政府都在政策指引、机构发展、人力配备、国内外交流、人才培养和科研等方面给予关心和支持,成立中国老龄问题委员会,建立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研究机构,大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老年学的发展,老年护理学也随之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中国老年护理体系的雏形是医院的老年病人护理,如综合性医院设立的老年病科,主要按专科收治和管理老年病人。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一些大城市设立老年病专科医院与老年病门诊,按病情的不同阶段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即集疾病预防、治疗、护理和临终关怀为一体。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老年护理院、老年医院起步较晚。从1984年起,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相继成立了老年病医院,沿海城市的一些街道还成立了老年护理中心,对管辖区域内的高龄、病残、孤寡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设立家庭病床。对老年重病人建立档案,定期巡回医疗护理,老年人可优先入院并接受相应的治疗、护理和临终关怀服务。据1991年卫生部统计,全国有家庭病床60.8万张,其中81.2%为老年人占用。为了迎接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老年护理学的发展,近年来,老年专科护理书籍陆续出版,如《老年中医护理学》、《老年骨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等。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老年护理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老年护理的发展还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老年护理研究进展缓慢,老年护理教育还比较滞后,在中国还没有老年护理资格证书的考试,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因此,我们应借鉴国外的先进老年护理经验,重视老年护理教育和专业老年护理人员的培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护理理论与实践体系,不断推进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

    (四)老年护理的发展趋势

    1.老年护理的发展会逐步引导人们观念的转变,充分认识老年护理的必要性、特殊性及专业性。

    2.老年护理人员具有角色功能,老年护理人员除了自身的专业角色之外,有时还要承担健康保健人员、老师、训练者、研究者,甚至是社会活动者等角色,以最大程度满足老年人的需要。服务对象也由过去的老年人群扩展为老年人及其主要照顾者,还要承担主要照顾者的咨询和教育,研究他们的压力和需要等。

    3.学科间的合作加强,老年护理人员与其他专业人员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因为老年人群的服务不仅停留在医院里,还涉及到社会多个部门。老年护理学将是多门领域之间的结构重组。老年护理人员除了强调自己的专业之外,还要学会与其他学科的合作,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4.随着老年护理学的发展,研究内容由注重延长生命到注重提高生命的质量,在传统养老观念的基础上新的护理观念已逐步形成。

    第三节 老化理论

    老化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机体细胞分裂、生长、成熟后的变质和功能逐渐丧失的过程,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关于老化的理论研究也迅速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尚不能用一种理论加以解释,老化很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老化的生物学理论

    老化的生物学理论主要研究老化过程中生物体生理改变的特性与原因。该理论认为:生物体的生理性老化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细胞内基因或蛋白质发生改变、代谢产物堆积、细胞功能改变或衰退、细胞停止分化与修复,最终导致细胞死亡。主要的理论有基因学说论、分子串联理论、神经内分泌理论、长寿与衰老理论、免疫理论、自由基理论等。

    (一)基因学说论

    基因学说论是生物学论述衰老的主要理论,包括细胞定时老化论、基因程控理论、基因突变论等。

    1.细胞定时老化论 细胞定时老化论认为生物体内细胞基因有固定的生命期限,并以细胞分裂的次数来决定个体的生命。例如,人类的生命期限被设定为120年,这期间正常细胞分裂约50次,达到最高分裂次数后就停止分化,细胞开始退化、衰老,导致人体老化,最终死亡。

    2.基因程控理论 基因程控理论认为衰老的过程在机体内类似一种“生物钟”,即衰老过程是按一定的程序逐渐展开的。目前科学实验已经证实这个“生物钟”就是细胞核内的脱氧核糖核酸(dna)、脱氧核糖核酸中的“衰老基因”控制着生物个体的衰老过程。基因程控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不同种类的生物寿命不同,同一种生物有着大致相同的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在73岁左右。

    3.基因突变论 基因突变论则认为老化的机制是体细胞基因突变或dna复制错误引起的老年人体细胞特性的改变,引起细胞功能紊乱和减退,导致人体老化。

    (二)分子串联理论

    分子串联理论是bjorksten于1942年提出。该理论认为老化是生物体内胶原蛋白、弹性纤维、酶、dna串联的结果,串联的分子成分附着于dna分子的单链上,使细胞丧失运输电子和排泄废物的能力,胶原蛋白失去弹性和功能,使组织器官功能衰退。此理论可以用来解释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皮肤松垂现象。

    (三)神经内分泌理论

    神经内分泌理论认为大脑和内分泌腺体的改变是衰老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下丘脑发生明显的老化性改变,脑细胞数与脑体积也随之减少,这些改变影响了其他内分泌腺的功能与多种代谢,使机体的新陈代谢减慢及生理功能减退,机体逐渐出现衰老和死亡。因此,有学者认为下丘脑就是“老化钟”的所在部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脑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到60岁左右其数量减少接近一半,与此同时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慢,此外,有关脑体积的研究表明脑萎缩的发生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四)长寿与衰老理论

    长寿与衰老理论是老化的重要生物学理论之一。kohn于1982年提出用来解释老化、健康观、健康行为之间关系的衰老理论。该理论认为,当人开始衰老时,自然会伴有疾病。此理论不仅研究人类长寿的原因,更注重研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认为健康长寿者均与下列因素相关:遗传因素、物理因素、终身参与运动、适量饮酒、饮食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遗传。

    (五)免疫理论

    免疫理论于1962年由walford和burnet提出。他认为老化与机体免疫功能减退和自身免疫增强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细胞发生突变的概率增高,这种突变的细胞含有不同于正常细胞的异常蛋白质,被机体误认为外来的异物,因而激发机体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抗体,称为自体免疫反应。在机体老化的过程中,t细胞功能减退,不能有效地抑制b细胞,导致机体自我识别功能障碍,自身抗体过多产生,对外来异物的反应能力也降低。因此,老年人感染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和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六)自由基理论

    自由基理论是harman于1956年提出。该理论认为老化是由于细胞代谢过程中自由基产物对机体有害作用的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自由基水平也随之增高,其诱导产生的有害物质不断积累,而机体对自由基的防御能力却逐渐下降,从而引起体内各种生理功能障碍,最终促进机体的老化和死亡。

    二、老化的心理学理论

    老化的心理学理论主要探讨和解释老化过程对老年人的认知过程、智力行为与学习动机的影响。其相关的理论主要解释行为是否受老化影响、老化如何影响行为、老年人如何应对衰老等。老化的心理学理论主要包括人的需求理论、自我概念理论、人格发展理论。

    (一)人的需求理论

    人的需求理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人类要生存和发挥其功能,必须满足一些基本需要,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分为5个层次,由低级到高级分别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该理论认为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更高一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需要,这些需要不断变化,总是向更高层次发展,而老年人对高层次需要更为迫切。当一个人年老时,能达到自我实现状态,所表现的行为特征是独立、自主与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就是成功的老化表现。当环境的变化不够或刺激不足时,老年人的身体、心理及社会发展等方面便无法达到成功老化。

    (二)自我概念理论

    自我概念理论强调一个人的自我,包括思想、情感和行为3个方面。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角色功能的认知和评价。每个人在社会中同时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而且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其扮演的角色也不同,扮演的角色不同,自我概念也不一样。进入老年期,社会角色、家庭角色的多重改变加上生理健康衰退,自我概念发生改变,导致对自己角色功能的认识与评价减弱,从而出现老化的心态。

    (三)人格发展理论

    精神科医师艾瑞克森(ericson)的人格发展理论(life-course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theo-ries)将整个人生过程从出生到死亡分为8个主要阶段,即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晚年期。每个发展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若能顺利完成,个体将呈现正向的自我概念及对生命的正向态度,人生则趋向成熟和完美;反之,个体将呈现负向的自我概念及对生命的负向态度,人生则出现失败的停滞或扭曲发展现象。老年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发展自我整合。他认为老年人在此时期会回顾和评价自己过去的经历。如果对自己的一生评价都是自我完整,则此老年人将对老年生活具有适应和圆满的生活态度;若是对以往懊丧,老年人将失去自我,则会对老年生活失去信心,出现惊恐不安,甚至绝望。

    老化的心理学理论可以帮助护理人员理解老年人的行为表现,分析老年人的基本需求。运用这些理论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使其采取良好的生活方式,预防晚年的功能减退,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

    三、老化的社会学理论

    老化的社会学理论着重研究和探讨社会活动、社会期待、社会制度及社会价值观对老化过程适应的影响。老化的社会学理论包括隐退理论、活跃理论、次文化理论、持续理论、年龄阶层理论等。

    (一)隐退理论

    隐退理论由卡明(e.cumming)和亨利(w.henry)于1961年提出。该理论认为社会平衡状态的维持,取决于社会与老年人退出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彼此有益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社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老年人本身衰老的必然选择。老年人从社会角色与社会系统中隐退,是成功老化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促进社会进步、安定、和谐及人类生命代代相传的完善途径。此理论可用以指导老年人适应退休带来的各种生活改变。

    (二)活跃理论

    活跃理论由哈维格斯特(havighurst)等人于1963年提出。该理论认为社会活动是生活的基础,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是与社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老年人若能保持参与社会活动的最佳状态,就可能充分地保持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活力,更好地促进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活跃理论建议个体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寻找新角色、新关系、新爱好与兴趣取代已经失去的原有角色功能,以证明自己并未衰老。因此,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贡献自己的才能,其晚年生活满意度就会提高。

    (三)次文化理论

    次文化理论由罗斯(rose)于1962年提出。该理论认为老年人在社会团体中是一群非主流人群,他们有着自己特有的文化特质,自成一个次文化团体。有研究指出,同一文化团体中的群体间的互相支持和认同能促进适应老化。

    (四)持续理论

    持续理论由neugarten等人于1968年提出。主要探讨老年人在社会文化约束其老年生活时,其生理、心理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调适,更加注重的是老年人的个体差异。该理论认为,个体在成熟过程中会将某些喜好、特点、品味、关系及目标纳入自己人格的一部分。人格会随年龄的增加而持续地动态改变,个体如果能适时改变人格,适应人生不同阶段的生活,则能较成功地适应老化过程。

    (五)年龄阶层理论

    年龄阶层理论(age stratification theory)由美国学者赖利(mw.riley)等人于1972年提出。该理论按一定年龄间隔将人群分成不同的年龄阶层。主要观点有:1同一年代出生的人不仅具有相近的年龄,而且具有相近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社会经历。2新的年龄层群体不断出生,因经历的社会环境不同,对历史的感觉也不同。3社会根据不同的年龄和其扮演的角色而分为不同的阶层。4每一个人都是从属于一个特定的年龄群体,而且随着成长不断地进入新的年龄群体,社会对不同的年龄群体赋予的角色、所寄托的期望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一个人的行为变化必然会随着所属的年龄群体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改变。5人的老化过程与社会的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呈动态的,老年人与社会也是不断地相互影响。而同一年龄阶段的老年人之间相互影响其老年社会化过程,使得老年人群体间拥有某些特定的普遍行为模式。老年人的人格与行为特点是一个群体相互影响的社会化结果。

    了解社会对老化的影响。在收集基本资料时注重老年人的家庭、文化、经济、职业等背景,对制订、完成护理计划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将帮助护理人员从“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人”这个角度看待老年人,了解社会对老年人的影响,促进护理人员帮助老年人适应晚年生活。

    【护考链接】

    1.老年人的年龄划分标准。

    2.老龄化社会(国家)或地区的划分标准。

    3.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4.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的内容及特点。

    【课后练习】

    1.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年龄的划分,下列哪项不正确()

    a.35岁以下为青年人

    b.45~59岁为中年人

    c.60~74岁为老年人

    d.75~89岁为老老年人

    e.90岁以上为长寿老年人

    2.下列关于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说法哪项不正确()

    a.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

    b.发达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为老龄化社会

    c.老年人口重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d.高龄老年人增长速度快

    e.老年妇女是老年人口中的多数

    3.老化钟在()

    a.小脑b.下丘脑c.垂体d.肾上腺e.中脑

    4.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是()

    a.社会负担加重

    b.传统养老模式加强

    c.保健服务需求减少

    d.社会保障费用减少

    e.人口代际结构模式呈“倒金字塔”形的1:2:4模式

    5.下列哪种理论主张“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a.活跃理论

    b.退隐理论

    c.持续理论

    d.次文化理论

    e.角色理论

    (曹美玲)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